關於一個咖啡實驗的雜感

There is always a way to make someone look bad.

最近看到這段故事,轉錄自小時候很喜歡看的書「瀛寰搜奇」:

瑞典國王古斯達夫(Gustav)三世相信咖啡是毒藥。為了證明他的理論正確,他判處一名殺人犯天天喝咖啡,以迄中毒死亡為止。為了做比較,他又特赦另一名殺人犯,條件是他必須天天喝茶。他派兩名醫生為監督,看兩個犯人到底是誰先死。

首先逝世的,是兩名醫生。國王也於1792年遭人殺害。許多年後,兩名犯人中有一名終於死了,享壽83歲。他是那個天天喝茶的。

文字很簡短幽默。看了這段文字會覺得 Gustav III 大概是個遜咖,遜到去做這種笨事在歷史上留名,是嗎?

若去查查 Gustav III of Sweden 的資料,一方面他和啟蒙時代許多君主一樣,減輕刑法的刑度、廢除酷刑;改革行政與司法;在當時可能的標準下允許出版自由;開放自由經濟、讓羅馬天主較徒與猶太人多擁有一些權益;嘗試解決瑞典的黨爭問題。另一方面他走向獨裁,也造成了他後來遭到暗殺。他把大筆的錢花在他喜歡的藝術和學術研究上,成立了現在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機構的瑞典學院、並蓋了瑞典皇家歌劇院

關於咖啡,自從十七世紀首次進口起就是個爭議話題。一方面被謠傳是撒旦的產物,一方面又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。十八世紀,有的醫生認為適量的咖啡對身體有益,有的則認為它會害人短命。直到十八世紀後半,Gustav III 本人相信咖啡是壞的,但決定要用實驗見真章。這次實驗被不正式地稱為「第一個臨床實驗」。有實驗組,有對照組,甚至還找了一對雙胞胎死囚來當實驗品。以當時的標準來看算是很認真的了。

再回頭看咖啡實驗,我們突然覺得這好像不是一件蠢事了。

我倒不是想幫 Gustav III 翻案,而是對這有所感觸:只要先選好你今天的偏見,任何好事總有辦法寫成壞事;任何壞事也總有辦法寫成好事。PTT 是個好觀察處所,鄉民們每天被二手傳播的偏見唬得團團轉,並說這不過是娛樂,何必認真。

其實,關於 Gustav III 還有更多驚人的故事,都不難找。只要再多點追根究底的精神。如某人說的,「有趣的事情好多呢。真怕看不完。」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