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“Good Ideas,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” 中,Niklaus Wirth 回顧電腦歷史上一些當時似乎是好點子,但多年後回顧起來卻不盡然的發明。
在 4.2 節中他提及「Pascal 的設計者保留了 GOTO (以及沒有 end 的 if 語法). 顯然,他沒有突破常規的勇氣,對傳統派做了不適當的讓步。」
但,設計 Pascal 的是哪位呢?不是別人,就是 Wirth。
「但,那是 1968 年。」他寫道。
* * *
Wirth 回顧的「當年的好主意」涵蓋硬體與軟體。電腦結構方面包括數字的表示法、資料定址法,複雜指令集…。程式語言方面則提及 GOTO, switch, call by name, 型別轉換等等。
令我有些意外的是,虛擬記憶體和記憶體保護也被提及 — 我以為這在目前的作業系統中仍是重要的技術。此外,他對函數編程和邏輯編程也都抱持著懷疑態度。
我覺得這篇文章有趣,因為可認識到歷史上曾有哪些和現今相當不同的發明與嘗試。Wirth 對某個概念的褒與貶倒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對電腦歷史有興趣,本文也許值得一讀。
參考資料
Wirth, Niklaus. Good ideas,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. Computer 39(1):28-39, January 2006.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.